我沉默不语。
他叹了口气,像对我这种「榆木脑袋」深感失望:
「说实话,其实你真的没有小芬优秀。」
他说得云淡风轻,像在评价今天锅里鸡蛋咸淡。
我盯着他——这个我跟他七年、一手把贫困村带到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」的老头。
他皱纹里夹着得意,仿佛真在替我着想。
「一起共事这些年,你回回就知道跑项目、写报告,跟老百姓拉家常你干过几回?人情世故你懂多少?人家小芬知道用鸡蛋暖心,你呢?除了会算亩产收益,还会啥?」
我面无表情地听着,心里却想笑。
原来我泡烂鞋底子跑来的五千万,在他眼里,还值不过一筐9块9的土鸡蛋。
他大概忘了,只要等这笔资金到账,全乡村民人就可以平均分红两千块,能买多少筐鸡蛋。
他那张自视甚高的嘴脸,印在我的眼中。
忽然之间,我感觉一切都明了了。
那些过去被我刻意忽略、用「他只是基层水平有限」来安慰自己的瞬间,此刻像走马灯一样,一幅幅画面在脑海里闪过。
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多少次了。
陈小芬刚来不久的时候,那时我们正开展争创「美丽庭院」的项目,我连夜做PPT、算污水管网,老书记让我带带她。
她是新来的,负责统筹的核心工作我没敢直接交给她,而是先让她先实地考察,将污水管道的数据记录下来。
陆小芬嫌我安排的工作太基层,觉得不符合她读书人的形象也显现不出她的功劳。
最后只是把老书记的破草帽拿回家刷了刷漆,就他被夸「有审美、懂乡村美学」;
前年迎省检,我熬夜提前背下所有贫困户数据,对答如流得应对检查组,结果陈小芬给检查组端了壶自家炒的大叶茶,老书记就赞赏:「年轻人懂乡土文化,了不得!」
可他大概是忘了,检查组可不会被一杯茶叶水轻易糊弄过去。
最可笑那次,为了争扶贫车间指标,我差点把鞋跑断,脚上也起了大水泡,对方企业终于答应把电子元件组装环节放在村里。
签约那天,企业老总私下拍我肩:
「林主任,你的专业能力很强,工作态度更是我见过最踏实的。」
村里还为此办了庆功宴。宴会上,陈小芬端着酒杯游走于各个饭桌,挨个敬酒,口中一套一套的说辞把领导们哄得开开心心。
她甚至还能记得老书记他不吃肥肉,默默地把他面前那盘菜里的肥肉夹走。
老头喝高了,就指着我鼻子:
「林艳,你看看人家小芬多会疼人!你整场就知道吃菜,客户坐你旁边,你都不知道敬杯酒?
生意是靠人情,不是靠你那张报表!」
我当时只觉得累。
我靠专业替村里挣钱,靠数据帮企业降本,不是靠夹肥肉。
这些盘外招,
我不是不会,只是不屑。
我以为,在农村扶贫是要拿成绩说活,而不是酒桌上的虚与委蛇。
而今天我明白了,在老书记的世界里,专业不过是我应尽的本分,「会疼人」才是加分项。
他不需要能冲锋陷阵的干将,他需要一个会拎鸡蛋、会鞠躬的丫鬟。